This article was last updated on <span id="expire-date"></span> days ago, the information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may be outdated.
Use GiffGaff SIM card in China
Introdution
giffgaff 是来自英国的一家新锐低成本运营商,隶属于英国三大运营商 O2 旗下,2009 年创立,采用了无营业网点,无热线客服,灵活套餐的特色服务来降低用户成本,特别适合短期游客及英国留学生。它支持全球漫游,在中国也可收发短信,接听电话和上网。
为什么选择英国 giffgaff SIM 卡?
- 性价比高:0 月租,免费接收短信,充值一次,接码可以用 20 年以上(仅需半年保号一次),可能是国内性价比最高的接码实体卡!
- 安全:实体卡无须担心因号码被风控,还可以换 2 次号码,比 Google Voice 整天被风控来的好用
- 漫游:支持中国大陆激活及漫游
- 稳定性高:无限有效期,每半年发一条短信即可保号
- 兼容性好:支持绝大部分海外 APP/应用/银行,例如 TikTok/Twitter/Facebook/Instagram/LINE/WhatsApp/Telegram 等等,ChatGPT3.5/4.0 ,苹果 ID ,Amazon ,PayPal ,花旗,渣打,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还有一些新出现的虚拟信用卡等等
Q&A
Q:官网申请到的空白卡里有话费吗?
A:没有,收到卡后按照教程自助激活。
Q:充值送 5 磅话费的福利一直有吗?
A:直接官网在线申请的,目前此项福利已经取消。可以通过朋友邀请链接申请才有,或者自行购买。不激活不充值是没有的哦,超时充值也有可能没有错过福利哦。
Q:月租多少钱?
A:若和我一样,主要是用来接码,建议选择 0 月租的 Pay As You Go 套餐,充多少用多少,TB 或 JD 上卖的都是针对游客的短期月租套餐卡,不合适长期使用。如果您需要前往海外,只需到官网上调整您的套餐即可。
Q:如何保号,成本多少?
A:这种 0 月租的卡一般都有保号要求,giffgaff 要求每 180 天话费余额需要变动一次,否则号码会被回收。在国内,最低成本就是发出一条短信,发送对象是国内外手机号码均可以,每条 0.3 磅,因此一年消费 0.6 磅,仅仅不到 6 元人民币。每次话费余额变化后,例如充值,消费,保号周期重新开始计算。首次充值,也属于余额变动,因此在 180 天内完成保号即可。
Q:收短信免费吗,其他费用如何?
A:收短信免费,打电话/接电话=1 英镑/分钟,发短信=0.3 英镑/条,上网=0.2 英镑/MB
Q:首次自助充值激活需要准备什么?
A:请准备一张 VISA 或万事达的外币实体信用卡或借记卡,国内发行的也可以,单银联、JCB 、AE 等信用卡以及任何虚拟信用卡均无法使用哦,充值最低 10 英镑起,请确保您的卡额度足够。特别提醒,首次充值不支持 PayPal ,以后续费可以使用。
Q:插卡后没信号
A:由于海外运营商与国内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对接有很多环节和验证过程,耐心等待 1-5 分钟, 就会出现。
Q:我的卡号是多少
A:首次插卡,会收到一条激活成功的提示短信,内有您的手机号码,后面也可以登录官网查询。
Q:手机号码正确,无法登录官网或软件提示号码格式不对
A:英国国际区号 (United Kingdom) 是 +44 ,有时候也用 0044 表示,输入时候要选择正确区号。
Q:为什么我的卡无法拨打电话,无法发短信?
A:可以在手机设置里取消 运营商自动选择 ,改为手动选择到中国移动,并重启手机后再尝试
Q:支持哪些手机?信号如何?
A:支持目前所有主流手机,gg 卡是 FDD-LTE 制式,除了极少数电信 CDMA 3G 手机不支持,其他均无问题。它在国内默认通过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进行漫游,还支持 5G ,通话质量,数据质量,覆盖范围非常不错。
Q:苹果手机使用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A:不建议打开 iMessage/Facetime 功能,因为如果点击确认,苹果后台会发出一条短信,因此会被扣费 0.3 磅。由于国内短信价格很低,很多人都是套餐里送的,所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短信发送的过程。
giffgaff 常用功能
首次充值激活: https://www.giffgaff.com/activate
登录个人账户/重置密码: https://www.giffgaff.com/auth/login
查询话费余额/SIM 号码: https://www.giffgaff.com/dashboard
续费充值: https://www.giffgaff.com/top-up
话费账单查询: 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usage-statement
个人资料修改: 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details
申请换号: 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details/getnumber (一般在被 app 封号后建议用,有 2 次额度)
查询 SIM 号码:发送 [ NUMBER ] 到 43430
查询话费余额:直接拨打 [100#]
关闭语音信箱:直接拨打 [##002#]
打开语音信箱:直接拨打 [*61443*1020#]
第 1 条附言 · 48 天前
接着讲讲我在使用 giffgaff ( gg )卡注册各类 app 遇到的坑
Q:为什么收不 Telegram 电报的验证码?
A:请使用 Telegram 移动端申请注册,网页端及电脑客户端是不行的。如果还不行,大概率是因为你使用的是国内阉割版的安卓手机,TG 的安卓版需要手机系统内置谷歌服务框架 GMS 软件包才能收到验证码,建议更换苹果手机,或者带 GMS 服务的安卓手机,具体请百度谷歌查询。
Q:为什么收不到 Line 的验证码?
A:Line 近期已经加强了防欺诈能力,无论你用什么运营商的海外号码申请注册,凡是通过机场/VPN 这种共享 IP 来使用,大概率会被识别出来,看似没有任何报错,就是收不到验证码。解决方案是开启 gg 卡自带的漫游上网来完成所有注册流程,同时建议暂时关闭其他 App 的网络访问,避免消耗流量。
Q:为什么收不 Tik Tok 国际版抖音的验证码?
A:确保您的卡和 App 在同一部手机,其次确保手机里就一张 gg 卡,国内卡不能同时存在,最后建议更换 VPN 或机场线路,比如切换到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地,港台线路容易受污染。
第 2 条附言 · 14 天前
给各位 giffgaff 用户带个喜讯,手机支持 eSIM 的话,giffgaff 在 2023/10/11 正式官宣开放实体卡转 eSIM 啦
官方介绍
https://www.giffgaff.com/blog/giffgaff-news/how-to-get-a-giffgaff-esim/
省流 TIPS:
① 仅支持实体卡转 eSIM ,所以初次用户还是要弄张 giffgaff 的卡
② 需要有 eSIM 功能的手机,卡槽里有 giffgaff 实体卡,通过 giffgaff 官方 app 操作,所以没有实体卡槽的美版苹果,貌似不行
③国内漫游环境下,三星、谷歌 Pixel ,苹果手机均可以,转移到 eSIM 后,有人几十分钟就收到信号,也有人几小时,官方承诺不超过 24 小时
第 3 条附言 · 7 天前
做了一个简单的公众号:GEEK World ,分享在国内使用 gfiigaff 的各种经验与心得,争取未来保持周更的节奏,欢迎大家关注!
Useful
官方免费服务功能清单:
查询自己号码:发送短信「NUMBER」到 43430
查询话费余额:直接拨打「***100#」
关闭语音信箱:直接拨打 「##002#**」
打开语音信箱:直接拨打「**61443*1020#**」
默认 PIN:5555 or 6666
官网常用功能清单:
新卡激活:https://www.giffgaff.com/activate
登录个人账户/重置密码:https://www.giffgaff.com/auth/login
查询话费余额/SIM 号码:https://www.giffgaff.com/dashboard
续费充值:https://www.giffgaff.com/top-up
账单查询: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usage-statement
资料修改: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details
PUK 码申请:https://www.giffgaff.com/help/articles/i-blocked-my-sim-what-can-i-do
申请换号:https://www.giffgaff.com/profile/details/getnumber (一般在被 app 封号后建议用,有 2 次额度)
换 SIM 卡:https://www.giffgaff.com/support/lost/sim(保留老号与话费)
Reference
- TG Channel:Telegram: Contact @Giffgaff_China
Author: WhaleFall
Permalink: https://www.whaleluo.top/giffgaff-britain-sim-card-in-china/
文章默认使用 CC BY-NC-SA 4.0 协议进行许可,使用时请注意遵守协议。
Comments